EN

展览丨叶剑青个展:“栖居的维度”中的多重时空

时间: 2025.8.18

近期,在北京重美术馆展出的“栖居的维度”叶剑青个展,从艺术家横跨30年艺术生涯的重要创作阶段中抽取出50余件作品,通过五大主题“回望”“母体”“真幻”“之外”“默然”,勾勒出艺术家寄托于色彩、画布与画中山水之间,往返于传统与当下之间,所营造出的一片静谧而超然的精神境界。

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“栖居”可以指人的普遍生存状态,可与时间,包括过去、当下和未来,和空间,从本土和全球乃至寰宇产生呼应与共振;也关乎个体对理想“栖居”,对生命处境的感受、追求与深度思考。叶剑青艺术中的“栖居”,既包含某种创作的脉络与现实维度,更包含着艺术家的哲学思考与美学维度。

如贺潇在《栖居的维度:叶剑青艺术中的时空转译与美学重构》一文中认为,“叶剑青的艺术实践昭示了一种栖居之道:扎根自身文化又放眼人类共同的未来。在他笔下,传统不再是沉重的包袱,而成为滋养创新的养分;科技也不只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激发艺术本体价值的对照物。叶剑青以其独特的创作路径证明了当代绘画依然可以深邃悠长、充满活力地参与当代文化对话。”

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位于重美术馆入口高挑的空间中,《蓝色的山峰》是艺术家以普鲁士蓝画就的巨幅风景,和画作面前几块带有山石意象的“石头”装置,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山水场域。画面中,融合矿物质颜料和水墨所营造出特有的氤氲氛围,与油画颜料丰富的层次感,指向现代美学谱系的蓝色联想,以及画面中拼接呈现出非平面构造,显示出艺术家如何出入古今与东西方,深入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文脉与当代艺术精神之间的关联。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39.jpg《蓝色的山峰》,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《蓝色的山峰》300x750cm,布面油彩 矿物色,2022-2023.jpg《蓝色的山峰》,300x7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22-2023

《蓝色的山峰》局部-1.jpg《蓝色的山峰》局部,300x7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22-2023

展览第一章“回望”中, 艺术家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遗产中精选图像,通过各种组合方式以及个人化的形式、技巧,来表达他对文化变迁的认知和情感。例如,艺术家研究并试图拓展黄公望经典图示的《富春山居图-1》,收集描摹近百位中国历史上文人名仕肖像的《文心造影-谱系考》,临摹提香、勃鲁盖尔等大师作品局部组成的作品《世界》,以晚清民国时期老照片为蓝本的《看》系列等作品,共同点在于,艺术家采用大量图像回望传统对今人的意义。这其中,有维护和推动本土传统文化的历代先贤,有遭遇现代性以来多个阶段的节点人事,有中西方文化的共时性比较,有本土文人们精神家园的确认和放大……艺术家在回顾往昔、对比中西的过程中,试图确认个体在当代的文化选择。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12.jpg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13.jpg《富春山居图-1》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富春山居图局部.jpg《富春山居图-1》局部,150X2600cm,布面油彩,2013-2014

《文心造影-谱系考》50X60CM(每幅)油彩,2000-2003.jpg《文心造影-谱系考》,50X60cm,(每幅)油彩,2000-2003

世界34,100x100cm 布面油彩 2013.jpg《世界34》,100x100cm,布面油彩,2013

世界32,100x100cm 布面油彩 2013.jpg《世界32》,100x100cm,布面油彩,2013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14.jpg《看》,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展览第二单元“母体”展现出艺术家以横跨东西方材料,跨越传统与当代的创作手段,冷静深沉地凝视着我们孕育万物生灵的自然界,在对自然的美学化礼赞中,艺术家释放着他的百感交集。

星空,170x520cm,布面油彩,2017-2019.jpg《星空》,170x520cm,布面油彩,2017-2019

《秋山》100x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24.jpg

《秋山》,100x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24

《山云之间》200x150cm,布面油彩 矿物色,2020.jpg《山云之间》,200x150cm,布面油彩 矿物色,2020

其叶有幽,170x130cm布面油彩2017.jpg《其叶有幽》,170x130cm,布面油彩,2017

策展人杜曦云在展览前言中写道,“探讨未来既然是当代艺术的流行话题,就不止于可见的未来图景。叶剑青用绘画的方式行走到经验的天堑之处,召唤心灵的感应,希望开启不可见的超验之门……碎片化、超平面、无序、断裂、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风尚,叶剑青却一意孤行,在整全的世界观中定位自身,在多个维度的综合关系中栖居心灵,并由此触摸艺术中深邃悠长的可能性。”

在展览第三章“真幻”中,艺术家通过流动的图像和笔触,将种种当代议题,如消费主义、景观社会、虚拟世界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算法等等迷思抛入镜花水月中,在如真似幻中传达自我难解的生命感受。无论是《观影》中对于生命存在的哲学思考,还是《微风掠过》等作品中对“倒影”与水纹等意象的形而上的表达,以作品为媒介,艺术家试图与人类历史中更加亘古不变的谜题相呼应。

微风掠过170x130cm布面油彩 2016.jpg《微风掠过》,170x130cm,布面油彩,2016

观影26 200X300cm布面油彩200.jpg《观影26》,200X300cm,布面油彩,2016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19.JPG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而其超验的维度在展览第四、第五章节中,则体现为在《冷山》《听泉》《溯回-2》艺术家用幽深的湛蓝罩染烘托,让具体清晰的云气、山石、林木、溪流被神秘感浸染,通过灵氛(aura)感动心灵,用可见指向不可见。对于时空与生命的思考,在《观月》《月影-圆》《星辰与尘埃》等作品中被进一步升华,艺术家或仰观星空,或将历时的图像共时呈现,喟叹浩瀚的时空,感悟生命的归宿。

《栖居的维度》展览现场--27.jpg《冷山》,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蓝色水影,200x1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19.jpg《蓝色水影》,200x150cm,布面油彩、矿物色,2019

《观月》200x150cmx6,布面油彩,2025.jpg《观月》,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《星辰与尘埃》300x750cm,布面油彩 矿物色,2024.jpeg《星辰与尘埃》,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走入画家以青蓝棕褐的深邃色调与精湛技艺构建的诗性山水间,艺术家试图以静谧而富有张力的美学语言,唤起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沉思。如策展人杜曦云在展览前言中指出,叶剑青的创作总是伴随着某种“视角转移”,让他得以向多个维度开放感受力。这些视角如展览中的主题所示,牵涉着回应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传统,对时空的转译,探索虚与实、幻象与真实的边界,并最终综合形成创作者对如何回归自身文化源头,确认自身身份与自我艺术特质的探索,从而与每一个试图找寻栖居之所的当代心灵相遇。

“栖居的维度”展览现场,重美术馆,2025

编写/艺讯网

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


Baidu
BETVLCTOR伟德网页登录